English | 中文
您的位置: 首頁非學曆教育省培計劃 → 正文
閱讀新聞

内蒙古自治區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實施意見

[日期:2009-03-15]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關于開展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意見》,為了使新課程實驗工作順利進行,按時完成新課程師資培訓任務,确保新課程師資培訓質量,針對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培訓工作目标

  1.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标和内容,調整培訓機構的培訓目标、專業設置、課程結構,改革教學方法。2001年至2002年,完成培訓者培訓任務。

  2. 培訓工作與自治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與推廣同步進行、适當超前,到2005年秋季開學前,基本完成對全區中小學各起始年級實施新課程的教師上崗培訓任務。2005年以後,繼續做好對其他各年級中小學教師進行新課程的培訓工作。

  二、培訓對象與培訓機構

   1. 國家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部分教育管理者、培訓者和骨幹教師及自治區教研室的學科教研員參加教育部組織的一級培訓。

 2. 盟市、旗縣教育行政人員、中小學校長、盟市、旗縣教研員和自治區級骨幹教師由自治區負責培訓。

  3. 盟市級骨幹教師由盟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委托盟市師資培訓機構和教研室培訓。

  4. 各培訓機構培訓者,由教育廳委托有條件的師資培訓機構負責培訓。

  5. 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由旗縣培訓機構會同旗縣教研室負責培訓。

  三、培訓内容

  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課程改革的目标及其相關的政策、措施;課程設置方案,各學科課程标準;中小學教育教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實驗區工作評估方案等。其中,教育行政人員的培訓以教育思想、觀念及相關政策、措施為主要内容;教學人員的培訓以課程改革目标、課程标準、新教材與教學過程改革為主要内容。

  四、培訓工作安排

   1. 2001年,在組織自治區和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烏海市海勃灣區)教研員參加國家級培訓的基礎上,對實驗區教師、學校領導、教育行政人員進行培訓。此項工作在今年暑假期間已經完成。2001年第四季度對實驗區課程改革工作進行一次檢查和具體指導,同時反饋培訓效果。2001年下半年舉辦部分學科培訓者培訓班。

   2. 2002年秋季開學前,在自治區級和盟市級實驗區(共24個)開展培訓工作。2002年上半年在烏海市召開現場會,為秋季開學前的培訓和自治區級、盟市級實驗區提供可借鑒的經驗。2002年完成全區培訓者新課程培訓工作。

 3. 2003年秋季開學前,在總結實驗區經驗的基礎上,完成對全區三分之一旗縣(市、區)的實驗推廣培訓工作。

   4. 2004年秋季開學前,完成對全區三分之二旗縣(市、區)的實驗推廣培訓工作。

   5. 2005年秋季開學前,基本完成對全區中小學各起始年級各學科教師(包括蒙語授課教師)的新課程培訓工作。

  五、培訓原則與措施

  1. 堅持與課程改革同步進行、适當超前和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分地區、分階段、滾動式地逐步展開,切實搞好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全員培訓。培訓考核合格者頒發合格證書,擔任新課程的教師持證上崗。

  2. 培訓工作必須講求實效,努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培訓中教與學的模式要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培訓方式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理論培訓與示範觀摩相結合,提倡教師與學員的平等交流、對話,了解學員的疑惑與困難,引導學員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深入讨論。

  3. 加強對實驗區課程改革工作的評估和教學質量的監控,保證實驗區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各級培訓機構應配合自治區和盟市對實驗區的檢查與評估,反饋培訓信息,調整與改進培訓工作。

  4. 實驗與推廣相結合,與學科教學過程改革相結合,以教改促課改。樹立實驗典型,認真總結和推廣實驗區的經驗,充分發揮實驗區的示範、輻射作用。實驗區典型經驗是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範例,應引入師資培訓工作,進行案例教學。

  5. 在新課程師資培訓中,要根據"邊培訓、邊研究、邊開發、邊建設"的原則,積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研究開發适合教育行政人員、教師培訓機構人員、教研人員、電教人員和各學科中小學教師等各類培訓人群的高質量的培訓資源,加強培訓資源建設。各級培訓機構在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支持下,加強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信息技術、英語、綜合課等學科師資建設,以适應新課程師資培訓的需要。

  6. 開展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要結合本地區特點。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培訓基地條件差,經費短缺,交通不便,集中培訓難度大。這些地區的培訓,可采取以教師自培、自學、自練為基礎,培訓機構教師指導為主,短期集中培訓為輔,任職學校(鄉、蘇木中心校、培訓點)組織動作的"自修--反思"模式,并不斷探索有效的新的培訓模式與方法。

  六、條件保障

  1. 加強對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領導。

  各級教師培訓機構在自治區和各盟市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和專家工作組的領導和具體指導下,按自治區部署和要求,積極、主動完成所承擔的師資培訓任務。

  2. 統籌協調,形成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合力。

  在課程改革實驗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各級培訓機構、當地教研部門、科研部門和電教部門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精心組織課程改革師資培訓工作。培訓機構教師、各級教研員和聘請的兼職教師是此次培訓的培訓者;電教部門和條件較好的中小學應提供信息技術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等資源和場地,充分發揮現有教育資源的作用。

  3. 加強對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評估與檢查。

  自治區教育廳将組織專家對課程改革實驗區及其推廣工作定期進行評估與檢查(每年1-2次),其中包括對師資培訓工作的評估與檢查。各盟市教育行政部門也要将師資培訓工作的監測與評估列入議事日程,加強督導與檢查。

  4. 切實保障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經費。

  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經費來源應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投入為主,并采取多渠道籌措經費的辦法予以解決。要做到經費單列,優先安排,重點保證。各地新課程師資培訓活動應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按照"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有計劃地進行。要防止亂辦班、亂收費現象的發生。

  七、開展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将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始終貫穿于新課程實驗推廣的全過程。培訓要做到求新、求實、按照"邊實驗、邊培訓、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努力探索新的培訓模式,運用新的培訓手段。
   (1)在培訓理念上,要從切實提高廣大中小學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指導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通過培訓,引導中小學教師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提高專業化水平。
   (2)在培訓模式上,要支持培訓、教研、教改相結合,堅持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堅持短期面授與長期跟蹤指導相結合,注重發揮校本培訓的作用,在提高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
   (3)在培訓手段上,要在傳統師資培訓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利用衛星電視和計算機網絡等現代遠程教育手段開展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保證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效益。

  2. 在新課程師資培訓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把培訓者(主要指教育管理者、師範院校和培訓機構教師及教研員等)培訓和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擺在突出位置,重點抓緊抓好,并适當超前,使他們真正成為新課程師資培訓和新課程實施的骨幹力量,以帶動廣大中小學教師積極主動地投身到新課程的改革實踐中來。

  3. 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師資培訓的科學研究工作。要廣泛發動和組織教師教育機構(主要指師範院校和教師進修院校等)教師、教研人員和教育科研人員,深入實驗區,深入中小學教學第一線,針對實施新課程在教學中反映出的具體問題,對新課程師資培訓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等進行研究。要對培訓過程和效果等進行評估,形成"實驗、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的良好運行機制。要充分發揮我區4個國家級、10個自治區級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驗區的作用。

  4.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培訓機構和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增強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新課程實驗推廣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各級培訓機構的作用,切實加強各級培訓機構的建設,特别是要加強旗縣教師培訓機構建設和改革。要根據新課程對師資提出的新要求,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師資培訓質量。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是我國基礎教育戰線一場深刻的變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培訓機構要高度重視,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确保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各項目标任務的順利完成。
 

 

Baidu
sogou